中国共产党制度建设的百年探索:历史视野、主要经验及治理效能A Century-long Institution Construction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Historical Horizons, Main Experiences and Governance Efficacy
马雪松;冯修青;
摘要(Abstract):
制度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始终坚持的重要方向,并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愈益成为当代国家治理的关键主题。基于历史视野审视中国共产党的制度建设,可从连续性与阶段性、政治性与社会性、整体性与部分性、回顾性与前瞻性四组视角归纳出中国共产党制度建设的科学内涵与伟大成就。中国共产党制度建设的百年探索历经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四个阶段,在党的自身建设、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建设方面形成了各具特色又系统全面的治理经验。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的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需要在阐释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与国家治理效能的同构互构关系的基础上,着重分析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的可行机制。
关键词(KeyWords): 中国共产党;制度建设;历史视野;主要经验;治理效能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项目“重大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及问责机制研究”;;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理论源流与方法变革研究”(项目号:19BZZ013)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Author): 马雪松;冯修青;
Email:
DOI: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王惠岩:《政治学原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216页。
- (2)[美]菲利普斯·夏夫利:《权力与选择--政治科学导论》,孟维瞻译,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5年,第266页。
- (3)马雪松:《论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制度体系的功能建构》,《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4期。
- (4)[美]吉尔伯特·罗兹曼:《中国的现代化》,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比较现代化”课题组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2-3页、第400-401页。
- (5)[美]李侃如:《治理中国--从革命到改革》,胡国成、赵梅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前言,第4页。
- (6)[美]西达·斯考切波:《国家与社会革命--对法国、俄国和中国的比较分析》,何俊志、王学东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316、329页。
- (7)马雪松、刘乃源:《秩序状态、权力结构、行为背景--政治制度本质属性的规范分析》,《湖北社会科学》2012年第1期。
- (8)王绍光:《理想政治秩序--中西古今的探求》,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年,第312页。
- (9)欧阳淞:《党的历史论稿》,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8年,第247页。
- (1)[美]史景迁:《追寻现代中国》,温洽溢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9年,第100、328页。
- (2)黄仁宇:《现代中国的历程》,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第235、264页。
- (3)[美]孔飞力:《中国现代国家的起源》,陈兼、陈之宏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年,第1-2页、第86页。
- (4)[美]罗德里克·麦克法夸尔、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上卷),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第62页。
- (5)刘建军、陈超群:《执政的逻辑--政党、国家与社会》(复旦政治学评论第3辑),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年,第8页。
- (6)[美]保罗·皮尔逊:《时间中的政治--历史、制度与社会分析》,黎汉基、黄佩璇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4年,第2页。
- (7)陈明明:《共和国制度成长的政治基础》(复旦政治学评论第7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3页。
- (8)马雪松、张贤明:《政治制度变迁方式的规范分析与现实思考》,《政治学研究》2016年第2期。
- (1)马雪松、陈新:《试论新时期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政治学研究》2012年第4期。
- (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第67页。
- (3)《人民日报任仲平100篇》,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8年,第379页。
- (4)陈先达:《中国百年变革的重大问题》,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年,第109页。
- (5)马雪松、陈新:《试论新时期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政治学研究》2012年第4期。
- (6)《毛泽东文集》(第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323页。
- (1)《中国共产党的90年》,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6年,第300页。
- (2)马雪松、冯修青:《新中国民主政治的制度化--历程、优势与启示》,《理论月刊》2020年第1期。
- (3)《中国共产党的90年》,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6年,第438页。
- (4)徐勇、刘义强:《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历史进程与基本特点探讨》,《政治学研究》2006年第4期。
- (5)《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第121页。
- (6)《中国共产党的90年》,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6年,第485页。
- (7)《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175页。
- (8)[美]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刘尊棋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0年,第409页。
-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第122页。
- (2)阎德民:《新中国的权力制约和监督--历史嬗变与经验启示》,《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1年第3期。
- (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第9页、第379页。
-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289页。
- (2)胡鞍钢:《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第89页。
- (3)俞可平:《治理与善治》,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第9-11页。
- (1)刘乃源、马雪松:《政治制度建设--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核心内容》,《广西社会科学》2012年第9期。
- (2)《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251页。